股指期货

恒指盘中翻红 金融股表现亮眼,恒指操盘手的自述

2025-09-25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资金暗流涌动恒指V型反转的三大推手

7月18日早盘,恒生指数上演惊心动魄的深V反转。在科技股集体下挫拖累指数跌破16500点关口后,金融板块突然发力,带动恒指在午盘前强势翻红。截至收盘,恒生指数收涨0.87%,金融分类指数大涨2.3%,工商银行、中国平安等权重股单日成交额较前日激增150%。

这场看似偶然的逆转背后,实则暗藏三大关键推手。

政策预期差催生估值洼地随着内地二季度经济数据出炉,市场对宏观政策的预期正在发生微妙转变。多家外资机构研报显示,当前港股金融板块动态市盈率仅6.8倍,较十年均值折价超过30%。特别是保险板块内含价值倍数(P/EV)已跌至0.4倍的历史低位,这种极端估值已计入过多悲观预期。

当7月LPR维持不变的消息落地后,聪明的资金开始反向布局——既然降息预期落空,意味着银行净息差压力可能见底,这种预期差成为点燃行情的导火索。

北水南下呈现结构性调仓港交所数据显示,近5个交易日南向资金净买入金融股达78亿港元,占整体净流入量的62%。值得注意的是,资金并非雨露均沾,而是精准流向具备高股息特征的标的。建设银行H股近期持续获得单日超5亿港元净买入,其6.8%的股息收益率显著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。

这种「类固收」属性在震荡市中展现出独特防御价值,吸引险资、养老基金等长线资金加速布局。

技术面与基本面形成共振从技术分析角度看,恒指周线级别RSI指标已连续三周处于超卖区间,这在过去十年仅出现过7次,每次都会引发技术性反弹。而金融板块的市净率(PB)更是跌至0.45倍,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极端水平。当某券商自营团队在16500点下方启动程序化买入策略,这种技术性买盘与基本面低估产生共振,最终形成摧枯拉朽的反弹动能。

金融股领涨逻辑拆解哪些细分领域值得深挖?

在本次反弹中,金融板块内部呈现明显分化格局。银行股担当急先锋,保险股稳守中军,券商股则蓄势待发。这种轮动节奏既反映市场风险偏好的渐变过程,也预示着不同细分领域存在差异化的投资机遇。

银行股:息差企稳下的价值重估近期多家港资银行披露的净息差数据显示,二季度环比收窄幅度已从一季度的15个基点降至5个基点以内。某头部股份制银行资产负债部负责人透露,随着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接近尾声,负债端成本压力正在缓解。市场开始重新审视银行股的估值体系——当ROE(净资产收益率)仍维持在10%以上,而PB(市净率)不足0.5倍时,这种背离终将迎来修复。

建议关注在跨境金融、财富管理领域布局领先的招商银行,其私人银行AUM(资产管理规模)已突破4万亿,非息收入占比持续提升至38%。

保险股:资产负债两端改善孕育戴维斯双击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企稳回升至2.8%附近,这对保险资金再投资收益率构成实质利好。某寿险公司精算师测算,债券收益率每上升10个基点,可提升内含价值约0.5%。负债端同样迎来积极变化,随着「报行合一」新规实施,银保渠道手续费率下降20%-30%,新业务价值率有望提升至35%以上。

中国平安最新推出的「保险+健康管理」生态模式,已实现客户年均保费提升12%的经营突破,这种模式创新正在打开估值天花板。

券商股:政策红利释放下的弹性品种虽然本次反弹中券商股表现相对滞后,但深港通扩容、跨境理财通2.0等政策红利正在累积。某中资券商国际业务负责人透露,跨境衍生品业务规模上半年同比增长240%,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。技术面上,中资券商板块PB估值处于历史10%分位,而日均成交额回升至1200亿港元上方,市场活跃度改善将直接催化业绩弹性。

建议关注在衍生品做市、财富管理转型方面具备先发优势的中信证券,其场外期权业务市占率持续保持行业第一。

搜索